政务公开 > 巴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规划信息

2024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2024-02-29 13:36 来源: 巴州区人社局

2024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及省厅、市局工作要求,按照“1124”工作总思路(即:瞄准保障和改善民生1个目标,建强1支人社队伍,紧盯市区2级考核,实施就业创业“提质”、社会保障“兜底”、人事人才“提升”、劳动关系“和谐”4大行动),具体落实到“7个聚力”,扎实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力提质增效,稳定就业创业局势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十百千”就业增收工程,巩固“大就业”工作格局,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提质”行动,不断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稳岗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

(一)提升就业政策帮扶。加大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惠企政策落实,持续推行重点企业人社服务专员模式,深入推进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就业岗位。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深入做好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着力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达到5400人、2350人、600人以上。

(二)提升返乡创业规模。持续实施“雁归兴巴”计划,积极发挥返乡创业协会作用,持续完善创业人才库、专家库、项目库“三库”建设,大力选树一批区级创业明星和明星企业(项目),争创一批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商街,力推巴州区创新创业孵化园争创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力争全年回引创业300人以上,投资10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110家以上。

(三)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充分运用就业V3.0系统,着力推进“智慧人社”“数字就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和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引领性的示范乡镇(街道)及见习基地、零工市场等示范平台,积极开展区级国有劳务公司、明星劳务专合社和金牌劳务经纪人评选活动,全力配合做好“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聚焦审计反馈问题和工业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培训后就业创业帮扶活动,力争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3600余人次以上,其中劳务品牌培训800人,组织重点群体开展创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200人次以上,争创“巴字号”特色劳务品牌1个。

(四)提升内外协作水平。大力落实“春风行动”外输计划和家门口就业内转计划,持续拓展域外劳务基地、农民工服务工作站的服务范围,持续组织包机包车“点对点”运输专项活动,推动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不断提升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立足义巴协作优势,推动电商人才创业培育,强化来料加工产业体系建设,新建东西部协作劳务服务站1个,新建来料加工车间1处,同时提档升级义乌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巴州服务站。

二、聚力兜底帮扶,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对照“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行动,强化制度改革创新,推动社保体系更加健全、更可持续。

(五)紧抓扩面提质。积极推广养老保险“三四五”全民参保扩面和“3+3”集体经济补助提质工作模式,巩固拓展“全民参保”示范点建设成果,妥善化解改制关停企业职工社保等历史问题,持续开展“馨语保”行动,围绕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精准扩面提质,引导未参保人员应参尽参、可提质群体应提尽提,力争2024年底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6.6万余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7.9万余人,确保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高质量参保率同比提高5%以上。同时持续扩大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面,探索推进补充工伤保险制度,积极争取开展季节性用工企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试点。

(六)紧抓基金安全。持续巩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啄木鸟”行动成效,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深化养老保险专项监督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全流程防控机制,对提前退休审批、一次性补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领待资格认证、社保待遇发放、个人权益补录等高风险业务关口重点监控、严格管理,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和高风险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定期开展疑点数据核查和社保数据稽核,实现高风险业务抽查100%、普通业务抽查比例40%以上,加强部门协同和数据比对,彻底整改清零存量问题,及时排查遏制增量问题。

(七)紧抓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社保费征管“统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社保”服务,扩大“社银一体化”网点覆盖至80%乡镇以上,健全区、乡、社区(村)三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信息比对为主、远程自助认证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模式,确保待遇发放成功率、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率、新增退休人员社保卡使用率均达到99%以上。做好特殊人群养老保险费代缴工作,抓实防范诈骗宣传和社保政策宣讲,落实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三、聚力引育用留,激发人事人才活力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搭建人才“引育用留”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大力实施人事人才“提升”行动,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推动人才队伍更有活力、更高水平。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挖掘事业单位和项目计划岗位资源,统筹做好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继续实施“巴山优才”特聘专家计划和人才引进、巴山领军人才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聘实施细则,不断壮大事业人才队伍,力争全区事业单位新增管理和专业人才120人以上。加速推动巴中高级技工学校创建,力争纳入“技能四川”建设项目和全省第二批技工院校建设序列,深入推进“技能巴州”建设,持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九)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全面运行全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持续推进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建立人事、工资、档案等管理业务内部联动机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实施中小学校、公立医疗机构岗位设置县域统筹,做好新一轮改革中事业人员调配划转、统筹岗位设置变更等工作,适时推进教育系统“县管校聘”岗位管理工作。强化表彰奖励和示范创建监督指导,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大力培树先进典型,全面落实人事人才支持保障政策,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服务质量,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十)加强职称评审监管。积极推进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强化职称评审指导监管力度,在农业、群众文化等系列(专业)有序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做好中小学教师、农业等多个系列初中级职称评价和副高、正高级职称申报推荐工作,抓好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推荐,力争建成一批“乡土专业技术人才实践培育基地”。常态开展职称评审领域整治,全面排查整治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坚决维护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适时启动运行全省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做实川渝职称互认工作。

四、聚力和谐稳定,加强劳动权益维护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统筹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系,大力实施劳动关系“和谐”行动,构建权益维护坚固屏障,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更加稳定。

(十一)防范源头风险。持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和“一线巡诊”活动,健全劳动关系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制度,强化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加强劳动用工指导,切实在源头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深入推进“和谐同行”培育行动,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力争培育推选“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个、金牌协调员5名、“和谐企业”2个,力争将80%的劳动争议调解在基层。

(十二)高效调解仲裁。强化与工会、司法、法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形成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相互协调、有序衔接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充分发挥“速裁庭”功能,健全重大疑难案件裁审衔接机制,力争完成省级示范性仲裁院建设。加力指导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开展仲裁员联系企业活动,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创建。

(十三)狠抓根治欠薪。深入实施“开工第一讲”“红黑榜通报”等制度,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劳资专管员培育,扎实开展“根治欠薪示范项目”培育行动。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户、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管理、总包企业代发工资等核心制度落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健全完善欠薪联动处置机制,依法查处劳动关系领域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欠薪预警消除率及线索按期办结率达100%。全力做好国省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考核和目标绩效管理,对标开展区级考核相关工作。

(十四)规范收入分配。坚持公益导向、按劳分配、统筹兼顾、动态调整“四个原则”,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和基层人员待遇保障倾斜政策。完善工作协同机制,规范工资数据管理和应用行为,提高事业单位工资数据质量。多举措促进城镇居民增收,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五、聚力效能提升,擦亮人社服务品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持续擦亮“温暖人社、法治人社、智慧人社”品牌,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持续长效。

(十五)擦亮“温暖人社”品牌。实施“标准引领、数字转型、专业提能”三大工程,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做优做实“进村入户办”“预约上门办”等社会化服务,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版。持续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加强窗口经办队伍建设,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服务方式,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就近化、均等化、标准化。

(十六)擦亮“法治人社”品牌。持续紧盯国家、省级“法治人社”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法治账图”,细化量化法治人社建设目标,着力解决好“法治人社建设的十个具体问题”,着力打造一批法治街区、法治小区、法治景区和法治公园。推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规范文件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审查备案等制度。

(十七)擦亮“智慧人社”品牌。持续推广使用省、市、区涉及人社业务的各类数字平台、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区、乡、村业务平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联通系统内业务板块信息平台,持续汇聚融合跨部门、跨层级的人社相关数据,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机制、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优化数据调度,深入推动数据比对和应用共享。积极构建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体系,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卡推广应用。

六、聚力党建引领,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以绝对忠诚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以实干实绩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拼搏实干、作风优良的人社队伍。

(十八)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人社系统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各环节、全过程,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按“五好党支部”标准建强支部,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人社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全面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十九)提升实干能力。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局属单位班子的能力建设,突出带头示范、以上率下,努力提升领导班子团结奋进的整体合力和干事创业的战斗力。鲜明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实行轮岗交流、下派上挂等人才培育制度,积极落实“中心组”研学、“讲习堂”领学、“青干组”比学等举措,常态抓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干部队伍。开展文明窗口、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塑造“最美人社人”,不断增强人社部门的文化认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十)筑牢廉政防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扎实推动专项整治、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构建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人社系统纪律教育,做深做实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牢固树立干部清正、机关清廉、风气清朗的人社队伍形象。

七、聚力中心大局,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人社业务工作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有机融合,服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十一)全面抓好重点工作。紧扣“投资促进提升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和“投资消费促进年”三年行动要求,全年提升市、区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率。积极向上对接汇报,全力争取人社领域各类资金、项目、政策和表彰。持续落实“全员招商”机制,加强过程跟踪、后续对接,着力提高招商的精准性和落地性。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二十二)全面抓好基础工作。深入推进“三农”工作,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加强政务公开、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人社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统筹抓好平安巴州、社会治理、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禁毒防邪反恐、机要保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议提案办理、统战群团、创文保卫、双拥、信用体系建设、巡察审计、重大事项督办等工作,认真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市局交办的工作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