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州区清江镇 > 规划信息

清江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2020-2025年)

2022-02-13 11:07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基础,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清江镇概况

清江镇位于巴州区东部,距巴州城区32公里,幅员面积8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辖17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 120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47113人,其中集镇人口16789人,城镇化率35%。清江镇是巴中市的经济重镇,2015年3月,清江入选全国重点镇。清江镇为周边白庙乡、大和乡、水宁寺镇的中心场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20余万人的发展。据统计,2021年全镇21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为 45万元,村均2万元。其中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2个村,占10%;5万元以下的19个村,占90%。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农业:耕地面积4.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6万亩,油菜种植面积2.1万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2.4亩,土地流转面积占总面积的30%,100亩以上种植大户2户,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92家。总产值18400万元。平整土地6400亩,改造农村中低产田3800亩,栽种巴药6500亩;投资4000万元,新建大型综合养殖场21个,年出栏生猪20000头。投资3600万元,新建高山富硒茶叶种植基地1个,占地1200亩。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四川巴州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其中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农业示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成效初显。

2.林业:山场面积54579余亩,公益林面积9110.1亩,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清江镇属典型的丘陵地貌,林业经济较发达。主要有李子,桃,枇杷等经济林。随着林长制的进一步推进,涌现出了一批林业大户,主要发展林业康养,林业家庭林场,林业休闲采摘等。

3.畜牧业:全镇牛存栏5348头,出栏肉牛2804头,现有50头以上规模饲养15户。10--30头规模饲养3户。发展年出栏生猪100—299头的规模养殖户17户,出栏2000头的大户11户;出栏4000头的大户4户;全镇年商品生猪出栏总量46443头;截止12月份全乡生猪存栏36216头。鸡存栏200—2000只的6户,出栏200只以上30户,出栏2000只以上的有4户;鸭存栏100—2000只1户,出栏100只以上2户。

受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产业发展不稳定,导致农民正常收入保障困难。

(三)村级“三资”现状

我镇有17个行政村,经调查,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镇农村集体资产的状况是:

1.资产类总额23407万元。其中:农业资产819万元;长期投资为54万元;固定资产22534万元。负债类总额188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738万元;长期负债为144万元。所有者权益类26323万元。

2.农村集体经营性、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总额为22534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为8905万元;集体非经营性资产13629万元。

3.农村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123798亩。其中:耕地49800亩,园地2010亩,林地 58560亩,草地180亩,水面4740亩,其他农用地8505亩。

4.2021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45.21万元。其中发包收入40.41万元,投资收益4.8万元。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加快土地流转。按照“自愿有偿、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签订合同和备案”的原则,由村委会统一牵头,和农户签订协议,将土地纳入村委会集中管理。同时采取转包、转让等形式,向种植大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

(2)因地制宜,利用非农产业进行二次开发,如出租、转让、发展农家乐旅游模式,提供优质、有偿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

2.社会效益

(1)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农户+企业”的生产模式,可以为农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并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为发展“一村一品”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土地流转,整合了地块,加大利用率,促进了土地的连片种植。

(3)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主要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镇各村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路子,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受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不足、开发条件落后等因素制约,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发展渠道不宽、潜力挖掘不够、发展不平衡、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从各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拓宽发展集体经济的渠道。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计划到2022年底,全镇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居)达到20%;力争到2025年底,全部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使全镇17个村、4个社区集体经济年收益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

(二)具体目标

2022年度,力争农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居)5个,5万元至10万元7个;2023年度,力争农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居)8个,5万元至10万元10个;2024年度,力争农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居)80%均不低于5万元;2025年度,力争农村集体经济均不低于10万元。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镇推进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二)总体思路

各村以“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既坚持推广现有成功模式,又要鼓励探索创新,找准符合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原则。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可持续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从各村经济基础、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办法,因村制宜,合理制订规划,选准合适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坚持村级主体、自愿稳健原则。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在充分尊重村级组织自愿基础上,量力而行,规范操作,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提升村级组织“三资”管理能力水平。

4.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原则。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四)主要路径

1.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2.鼓励有条件村以集体名义组建社会服务组织形式,如农家乐、主题民宿、生产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提供优质、有偿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

3.以美丽乡村建设、民宿建设为契机,兴建产业发展配套项目。

4.对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旧厂房、设施等资产进行资源整合、二次开发,提升容积率,扩充资产量,通过出租或入股形式参与经营,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

5.通过招商引资,采取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投资入股形式,与业主合作开发投资省、见效快、效益相对稳定的建设项目,获取固定投资回报,增加村集体收入。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

利用财政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重点扶持发展物业经济项目,扶持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对列入扶持计划的项目,符合一事一议条件的优先考虑。对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农业、开发荒山、荒水、荒地等自然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取得稳定经营性收入来源效果显著的村,镇财政给予奖励。

(二)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集体经营项目,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协调区级相关部门,结合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同时,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兑现工作的督查力度。

(三)加大项目支持倾斜

利用支农惠农资金,扶持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组织运转。同时,要求积极对接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互助发展,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能力。

(四)做好用地政策支持

允许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仍按耕地管理。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土地使用功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五、实施阶段

(一)调查研究,找准路子。

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调研,摸清各村的特点、资源资产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给予针对性地意见,理清思路,找准路子。

(二)统筹协调,符合规划。

1.通过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结合“农村三变”,改变传统流转方式,根据农民意愿以承包地入股,村集体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使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

2.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及村庄整治、集中居住点建设、宅基地整理复垦节余土地,建设物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制定方案,认真实施。

1.对资源匮乏的村,通过成立集体经济农合社及发展本村或异地产业项目,实现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在引进项目的同时,优化判断,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入股企业,实现分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对资源较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村,通过“盘活要素、开发资源”模式,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社会服务等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对处在中间层次的村,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模式,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行。继续落实“政府部门联村和领导帮扶联系”制度,鼓励村企结对、村户联合,通过“政策引、资金扶、项目带、信息联”等途径,帮助引进一些项目、资金和技术,创造发展条件。

(三)总结表彰,完善机制。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宣传典型案例,积极调整对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不断发展壮大。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相关站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想方设法加快发展。各村要健全组织机构,配足配强力量,根据各村实际,逐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责,切实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举措;镇国土所要积极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提供用地保障;镇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密切配合,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指导服务。

(二)强化党建引领。鼓励党建项目创新,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致力于走一条以党建工作实践创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制定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引导村级组织通过争取政策、资金、载体,充分利用有增值潜力的集体土地、房产等,积极进行“三变”改革,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农家乐、民宿、乡村游等新兴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提升村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帮助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本领,把村民培养成技术型、经营型人才,带动村级集体经济。

(四)强化考核激励。把发展和监管村集体经济列入村级目标责任考核和重点工作完成考核内容,坚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资金运行民主决策机制,严格财务运行监督管理,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与完整。

(五)强化监督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做到村务、党务公开、公正、透明,按时公布,让广大党员、群众都参与监督,让整个流程公开化、透明化,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