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州区曾口镇 > 统计信息

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2019-12-13 10:13 来源: 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人民政府 作者:zkz
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中共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委员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一、前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针对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我们就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了深入地调查与分析,有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二、镇情简介曾口镇位于巴州区东南部,东与平昌县粉壁镇接壤,南与金碑乡接壤,西接大茅坪镇与梁永镇,北与巴中兴文经济开发区和清江镇相邻,距巴城20公里,1950年建乡,1985年建镇,2005年实行规划调整,由原店子乡、甘泉乡、芦山乡与曾口镇合并形成现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09.7平方公里,有耕地38200亩,林地63421亩,辖41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274个村(居)民小组,共13750户53786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38亿元,同比增长8%。三、数据分析2018年,曾口镇44个行政村(不含曾溪社区)中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及以下的有21个村,占比47.72%;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含2万元)的有20个村,占比45.45%;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有2个村,占比20.45%;10万元及以上的有1个村,占比2.27%。从数据来看,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占比很大,达到47.72%。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秧田沟村、寿星村、书台村,都有特色产业、专合社等带动发展,其他村受地势地形、基础设施、投资条件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限,村与村之间发展十分不平衡。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资产租赁、土地流转、闲置林地资源等方式,收入渠道单一、造血功能不全、发展底子薄弱。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观念意识弱化。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干部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不同程度地存在“过时论”、“无需论”、“无路论”等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发展意愿不强。多数村干部客观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农村地区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三是工作精力不够。村级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 (二)缺乏收入渠道。事实上,近年来的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不是靠经营集体资产发展壮大的,主要收入有三块:一是物业出租收入。利用老村部、老校舍以及部分违章建筑出租给私营老板和零星集体土地租赁收入,这是村集体经济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项目资金收入。多数行政村可以在现有政策支持下,利用建设项目争取到上级相关部门资金支持,在实施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求得部分劳务盈余,用来补充村级运转经费不足,但这种收入多是一次性的,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三是社会“捐助”收入。这笔收入的副作用主要是助长了“等靠要”依赖思想和增强了攀比心理,不利于自主发展壮大,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的持续下行,能无偿收到的“钱”也是捉襟见肘。(三)资源禀赋不足。一是金融资源匮乏。在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大部分村把资金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金积累,部分经济薄弱的村连维持运转都困难。同时,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够健全,经济法人地位很难得到市场认可,加上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物,村级组织很难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二是地理资源匮乏。我镇大部分为山地地形,一些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海拔地势高,可开发的土地、水源等相对匮乏,加之交通不便利,很难找到好的发展项目。三是人才资源匮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需要熟“三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农村出人才、但留不住人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事业不够美好”“职业又太辛苦”,留不住为其服务的人才,这是长期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五、发展思路和措施(一)做足人才文章。优化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机挂钩以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发展集体经济有成绩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二)壮大组织机构。坚持“党建+”发展模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支部+专合社+种植户”的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行企业化治理,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三)创新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要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前瞻需求,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等类型的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四)深挖“资源”优势。挖掘和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闲置资源和文化资源,对各村(居)集体资源进行全面清理、造册登记、确权颁证,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资源,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五)共享发展红利。探索新型主体与农户建立“流转土地、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可学习借鉴秧田沟村实行的项目利润按照合作社51.6%、贫困户48.4%的比例和“贫困户优先股、一般村民普通股、涉地农户保底分红股、村级组织集体股”的方式进行分配,使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实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