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州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02-10 16:53

2015年2月10日

在巴中市巴州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巴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应对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速效并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强化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城镇推动、消费驱动、招商联动,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8亿元,同比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4亿元,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2亿元,增长12.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25亿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22元,分别增长10.4%、12.3%;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完成全区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财税体制日趋完善,修订《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制定《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建立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引进成立德阳银行巴中分行,做好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前期工作,做大做强汇鑫、源丰等融资平台,承接政策性贷款5亿元,到位企业债券资金7252万元。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抓好水宁寺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水权的确权颁证工作;成立区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流转林地7830亩、农用地12600亩、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等产权79宗,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1亿元;巴州区荣获“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分级诊疗试点有序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监管能力得到提升。开放合作卓有成效,积极参加第十五届西博会、2014中国西部商贸物流发展高峰论坛、“巴食巴适”品牌推介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举办“秦巴福地·道地药乡”中药产业投资推介会。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2个,年度到位资金51.95亿元,在建招商项目58个,竣工投产项目21个,引进重大产业项目8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0%。巴州区工业招商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

项目投资持续增长。围绕棚户区改造、重大水利工程等投资重点领域,争取到位上级预算内补助资金25.3亿元。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2个、区级重点项目97个,完成投资17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9%。天星桥水库、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回风北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远超时序进度,猕猴桃产业园、宇光玻璃等10个项目提前竣工。巴州工业园形成项目承载能力,注册入园企业8家,秦巴现代高科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草莓大棚8栋1.2万平方米、果蔬示范区520亩,启动科技馆建设。“佛龛农庄”培育观光农业产业基地1000亩,特色商业街区和“巴食巴适”文化产业园启动建设。盘兴物流园区建成商铺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6家,基本形成开园营运能力。回风北路、盘兴大道竣工通车,东门大桥全线贯通。草坝特色街区及江南滨河路综合改造、回风北路临河景观打造全面完成。天星桥水库取水隧洞全面贯通,溢洪道开挖结束,大坝填筑至高程383米,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开工建设巴师附小兴合学校、区人民医院回风院区二期工程,高眉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化成、水宁寺等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4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即将建成。

产业培育增量提质。巴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平整土地1500亩,工业大道基本建成,产业大道形成通车能力,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6个,到位资金15.74亿元。实施新建、续建、技改项目25个,竣工投产19个,中兴纺织、鑫锐齿轮等企业完成退城入园,实现投产达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增速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年新植猕猴桃2300亩、黄花5000亩、核桃1.7万亩,发展皂角、金银花等中药材2.5万亩,新建城郊商品蔬菜基地1.1万亩、工业原料林8.3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基地5000亩、特色畜禽养殖小区9个,建成芦笋产业化基地5000亩,新增林下经济1.3万亩,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02个,新增“三品一标”13个。全区粮食总产量25.72万吨,肉类总产量4.9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4.28亿元。巴州区被确定为“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巴中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建成梓橦庙商贸综合市场和化成、凌云、梁永商贸服务中心。建立全丰酒业等企业电子商务平台4个,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5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南龛文化产业园、秦巴国际养生城建设加快推进,全区文化经营企业达315家,年产值4.2亿元。全面完成《巴州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复核评审,全年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水宁寺镇佛龛村、清江镇巾字村等6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深化全域规划,完成回风北路、津桥湖、西华山等城市拓展区控规,鼎山等4个重点镇总规和控规,化成镇白庙村等4个中心村规划,90个“巴山新居”聚居点修建性规划,陇桥河道整治等5个专项规划,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4个园区规划。实施城镇建设重点项目78个,完成年度投资106亿元,新增城市建成区2.2平方公里,新市街、莲花嘴(一期)等商业综合体主体工程完工,江南二环路东门大桥至柳津桥段形成通车能力,中轴景观线和老观桥片区、江南二环路首段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化成生态小镇、水宁寺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清江、化成入选全国重点镇,鼎山、水宁寺跻身省级示范镇。建成佛龛村、新庙村、白庙村中心村3个,新建、改造、保护“巴山新居”聚居点45个,聚居农户2250户、7875人。深入实施“五创联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化成镇和水宁寺镇三皇村等8个村被表彰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扎实开展建设领域“三违”治理,查处违法用地184宗,拆除违法建设14.2万平方米,城乡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做好高速公路、铁路、绕城环线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工作。垃圾焚烧发电厂道路建成通车,水宁河大桥如期竣工。实施农村公路改善工程60公里、公路路侧护栏安装工程315公里,新建乡村联网路120公里、通村水泥路433.3公里,建成客运招呼站71个、公益性渡口码头9个,渡改人行桥4座,交通路网建设完成投资10.89亿元。启动寒溪寺、干沟河水库前期工作,实施第5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18座省级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山坪塘155口,新建、整治渠道175.6公里。实施“金土地工程”项目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获省专家组肯定。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1个,新增森林面积1.1万亩、绿化面积8.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0.2%。抓好化成水库、大佛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全面整治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建成曾口500千伏、清江110千伏等变电站7座,完成城乡电网建设投资10.2亿元。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新建户用沼气1990口。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编制城区校点布局规划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规划。改、扩建中小学校舍3.2万平方米,建设教师公租房(周转房)400套,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5所。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新组建市职中、区六中等教育集团,完成巴师附小教育集团总部搬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足额配备中小学校安保人员,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全面化解全区代课教师遗留问题。巴州区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示范区”。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和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征地拆迁工作,完成精神卫生中心、卫计服务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甲等乡镇卫生院3个、甲级村卫生室53个。非建制乡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巴州区被表彰为“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项、中小企业创新项目4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7亿元。持续抓好巴城文化娱乐场所整治,整合大茅坪、三江等9个乡镇公共文化资源,建成文化大院 88个、文化示范村48个。文艺精品创作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群星”金奖2项,巴州区及白庙、大罗、梁永、曾口等乡镇被命名为2014-2016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五大社会保险参保94万人次。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五保孤儿、重病重残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根本保障,全年发放优待抚恤补助5800余万元、医疗救助金2586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37.8万元,新增、改造养老床位1030张。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7100套、公租房600套,向农民工定向分配公租房2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71户,完成拆迁安置还房60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改造3456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60户。建成供水工程66处,解决4.7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化成移民后扶示范片建设,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个,完成平梁、光辉、福星连片扶贫开发,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1930人。创新推行城市社区“五破五立”扁平化治理模式,社区便民服务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水宁寺镇、东城办事处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社区”。集中化解一批信访问题,兑现征地拆迁补偿资金3.48亿元,处理房屋“两证”办理遗留问题125宗、270户,妥善解决中兴纺织、鑫锐齿轮退城入园遗留问题,信访总量、越级上访量分别同比下降6.7%、2.7%,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统计、保密、气象、体育、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富有成效,工商联、工会、妇女儿童、老龄、科协、红十字和慈善事业、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活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日益增大,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等严峻挑战,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支持巴州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年初目标任务认真梳理,我们深感自身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回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新的消费热点不多,企业投资信心尚未恢复,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土地、资金、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财政、金融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逐步显化,政府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需求不断提高,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依法行政的意识还需加强,“四风”问题还未根除,一些工作安排还未落到实处,政府转变职能、自我革新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无限忠诚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

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冲刺“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决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区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紧紧把握法治新要求,全面激发改革新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工作基调,以项目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稳增长、扩内需、兴产业、惠民生,奋力推进巴州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2.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015年政府工作思路和目标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阶段,中高速增长成为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中寻找平衡点,既稳住发展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二是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需要。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巴州,要如期实现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差距明显、任务艰巨,目前我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占全国水平的34.8%、75.9%和66.9%,占全省水平的46.2%、89.8%和79.8%。因此,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必保持快于全国全省的发展态势,只要有质量有效益,发展能快就不能慢。三是完成预期目标具备有利条件和支撑。在新常态下,新的发展环境、新的投资机会、新的消费需求、新的生活方式,必将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当前的巴州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双加速”阶段,从经济规律和内外因素看,有条件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全省速度的合理增长。只要我们精准把握自身优势、市场空间、政策支持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只要我们始终扭住重大项目投资,注重新旧动力转化,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我们提出的各项目标就能全面实现,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做好2015年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建设“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对照中央、省委“4+3”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各类产权“多权同确”,抓好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抵押、担保、转让试点以及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通过先股后转、产权信托、股份合作、“土地银行”等方式,力争流转土地2万亩,实现产权融资3亿元。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探索建立林业要素市场和森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扶贫开发综合改革,探索小额信贷新机制、雨露计划“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新方式、易地扶贫搬迁新办法、“1+6”扶贫开发新模式。建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完善项目补助方式,实现建管一体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建立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目录管理;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探索建立政府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动态责任追究机制;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活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规范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落实“五个一律”“五个严禁”。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应进必进”。探索重大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实行项目核准管理在线运行。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完善汇鑫公司和源丰公司现代法人治理机构,完成向经济实体转型,资产总额力争达到60亿元以上。创新搞好土地收储、产品包装、资源营销,与平台公司整合实现资本运作,不断增强政府融资能力。鼓励和支持采用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项目,在公共投资领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城市环卫、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试点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持民间资本成立金融租赁公司,组建巴中农村商业银行巴州支行,支持村镇银行、德阳银行巴中分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具有巴州特色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巴州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其他领域各项改革。深化城市社区扁平化服务、网格化管理,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提高村(社区)依法自治能力,形成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志愿者队伍等多元共治的新格局。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三级联创”,创建120个平安村(居)、50个平安城市社区网格。加快推进财税、社会事业、国有企业等各项改革,力求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二、坚持项目统揽,增强发展后劲

在项目谋划上,主动融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区域,力求在区间产业布局、互联互通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深入研究国家在一些重点领域实施的差别化政策,最大程度释放政策含金量。推行专家策划运筹、专业公司包装、专业团队推进的工作机制,围绕重点领域、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切实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对接工作,生成、包装一批既有利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新储备项目300个以上。强化专人驻点、无缝对接、勤跑善争、适时出击的工作举措,力争在棚户区改造、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有更多项目进入规划“笼子”、列入计划“盘子”,全年争取到位上级无偿补助资金26亿元以上。

在项目招引上,依托“三大”产业园区,锁定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紧盯四川发展集团、四川商业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加强与国美、沃尔玛等企业总部的深度合作,构建新型战略合作模式,抓好现代中药、机械制造、特色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的成链式招商,着力在产业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上求突破,全年引进招商项目50个,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进一步强化企业跟踪服务,全面清理兑现承诺事项,着力打造“最短流程、最高效率、最少环节、最低成本”的亲商、重商、扶商投资环境。

在项目推进上,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八大”机制,落实专人负责项目跟进、专题研究项目保障、专人联系项目信息,实行“一月一公示一评价一奖惩”常态考核,推行约谈建设单位法人制度,严格项目“投资、质量、工期、安全、廉政”全程监管。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1个,总投资544亿元,新开工回风北路商务中心、莲花山山地公园等项目73个,续建天星桥水库、化成生态小镇等项目35个,竣工巴中汽贸城、龙舌坝公租房等项目50个,年度计划投资139亿元。加快土地组卷报批进度,力争年内争取用地指标1200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5000亩,置换用地指标500亩;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力争实现年度债券市场融资5亿元,强化项目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完善两园、提升一片、发展一线、打造七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完成农业会展区和农业种植区建设,年内实现开园;“佛龛农庄”观光农业示范园完成特色商业街区、康体养老中心、婚纱摄影基地、佛龛文化长廊、“巴食巴适”文化产业园建设;提升水宁寺—花溪—清江—化成片区观光农业产业层级,大力开发具有观光功能的种植业、花卉苗木产业,积极建设具有休闲度假、乡土民俗功能的产业基地;发展平梁—枣林—寺岭—梓橦庙—化成—凌云一线生态农业产业,重点在平梁、关渡等地新建皂角基地2万亩,在寺岭、平梁等地新建核桃等干果基地1万亩,在凌云、三江等地新建蔬菜基地1万亩,以大罗为核心区域新建黄花基地0.5万亩,在寺岭、枣林等地新建以巴山土鸡、道地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基地1万亩,在关渡、鼎山等地新建温氏3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在曾口、大和建成高产粮油示范基地6万亩。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扩大总量”的工作思路,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招引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努力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快巴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工业大道、产业大道,园区环线路形成通车能力,着力招引机械制造、中医药生产性企业,年内新入驻园区企业10家。建立健全支持工业发展系列措施,设立新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型企业,树立一批“巴州品牌”,提升“巴州制造”市场份额。完成技改投资19.5亿元,培育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全年引进工业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力争开工项目5个、投产6个,实现产值13亿元。启动创业孵化园建设,完成普瑞制药退城入园,加快印制公司、普瑞制药等企业改制步伐,妥善处理好巴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破产终结遗留问题。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构筑大商圈、培育大市场、树立大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盘兴物流园区建设,完成园区内酒店、写字楼、仓储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入驻企业20家以上,全面实现开园运营;抓好新市街、莲花嘴、梅西购物中心、柳津国际名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开工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华联购物中心;推进巴中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完成市场内道路设施和10万平方米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东城市场改造,完成南池市场整体搬迁,建成乡镇商贸服务中心3个。进一步优化城市商业业态,完善草坝特色街区等商圈功能,不断拓展市场消费需求。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家。以蓝湾国际文化广场为核心,建成新型网络信息服务综合体,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南龛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安置还房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现代文化领军企业。加快建设秦巴国际养生城,完成11万平方米安置还房和巴国大道、景观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瑞阳养老院等养老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养老养生产业。推进莲花山山地公园建设和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加快化成生态小镇建设,完成景观大道、防汛抢险桥梁、环湖雨污管网和安置还房主体工程建设,抓好化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创建;完善水宁寺—花溪—清江—化成乡村旅游环线标识标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亿元。

四、统筹城乡建设,夯实发展载体

在新型城镇建设上,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形成布局合理、形态适宜、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区域城镇体系。深化完善全域规划,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协助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旧城改造专项规划编制,梳理完善中心城区片区控规和乡镇建设用地控规。加快津桥湖、回风北路、陇桥片区拓展步伐,统筹规划建设功能区,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引导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新区疏解。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体系,完成江南二环路、南龛大道建设,东门大桥、南杨大桥正式通车,有效疏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分步实施旧城改造,启动回风东路、水井街、东门大桥西片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原防疫站、江南二环路三四段、大佛寺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陇桥、后河、回风北路首段、龙舌坝三组等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化成镇、清江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鼎山镇启动北大街开发建设、建成客运车站,水宁寺镇启动学校、卫生院搬迁和莲花广场建设。深入推进“五创联动”,抓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生态区创建。按照精细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原则,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和办法,坚持文明劝导和规范引导并重,集中治理车辆乱停乱放、摊点占道经营、行人横穿马路等乱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巴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启动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建设项目,完善社区医院、幼儿园、市场等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停车场4处、新增停车位693个,建成城区公厕10座,改造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旱厕409个,完成小桥河街、西苑街等5条小街小巷整治,抓好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和破损雨污管网改造。以城市规划区、城郊结合部、场镇干线、项目用地为重点区域,严肃查处、坚决遏制建设领域“三违”行为,规范城乡建设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坚持产村相融、功能配套、农旅结合,积极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的做法,新建聚居点32个、改造6个、保护1个,抓好清江镇巾字村、水宁寺镇枇杷村和红栋村3个中心村建设。持续推进全域精准扶贫,实施平梁—枣林、南阳—寺岭、凌云—玉堂等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启动天星桥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抓好金碑乡燕山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化成移民后扶示范片建设,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以上。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认真抓好高速公路、铁路和绕城环线征地拆迁及建设协调工作。启动巴城—梁永县道路面改造,建成阴灵山—青山等环线联网路9条共100公里,完成盘兴物流园至高眉小学道路、平梁苏家河大桥,新建通村水泥路82公里,渡改人行桥6座。落实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养责任,逐步构建“一乡一站、一路一班”管养体系,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完成天星桥水库大坝枢纽工程,编制完成干沟河、寒溪寺水库可研报告,抓好插旗水库、莲花水库等6座小(Ⅱ)型病险水库整治,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整治山坪塘164口,新建、整治渠道136.5公里。实施花溪乡等土地整理项目16个,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00公顷。加快鼎山、凌云等16个乡镇场镇污水处理站建设,竣工投入使用5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投产运营。持续推进城市配网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加快黄家沟主干道、后河桥、回风北路等拓展区电力项目建设,抓好江北110千伏等6个变电站建设。

五、突出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

提升公共服务。严格按照中心城区校点布局规划,加快回风、陇桥等拓展区学校建设,建成巴师附小兴合学校、回风北路小学、区十二小陇桥校区。大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采取融资租赁等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新建校舍2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城区“择校热”“超大班”和农村“空心校”问题,完成市职中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成精神卫生中心和卫计服务中心,完成区人民医院回风院区二期主体工程建设,抓好区疾控中心二级甲等创建工作,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66个。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和分配激励机制,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推行分级诊疗模式,扩大医疗联合体试点,让城乡居民共享优质健康服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文化精品工程,整合水宁寺、花溪、清江等乡镇公共文化资源,建成清江镇巾字村、化成镇白庙村等文化院坝8个。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和常态化巡查,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制假售假等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好统计、保密、气象、体育、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国防、双拥、人防等工作。

强化民生保障。以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为目标,持续抓好省“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十件民生实事”。积极落实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70人。加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着力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政策挂钩试点,实行医疗保险异地即时结算。加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新建农村敬老院1所,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新增、改造养老床位800张。深入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造棚户区住房8000套,开工建设公租房200套,实施租赁补贴3100户,建成拆迁安置还房9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7100户,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00户。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建设集中供水工程30处、分散供水工程36处,解决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六、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社区建设。优化社区设置,建立社区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和服务管理平台。推行扁平化服务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行政村达80%以上。加快农村社区便民服务阵地建设。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中心”新型城乡社区架构,创建和谐社区1个、省级安全社区1个。

严格依法治理。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治理机制,健全群众议事、社区听证、工作评议、民情恳谈制度,充分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居住证管理制度,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能力。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新建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2个,提供法律援助3700人次。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提升公民法律素养。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

深化平安建设。逗硬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行业监管、辖区负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许可证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建立涉法涉诉信访公开终结制度,努力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健全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处置机制,构建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突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着力自身建设,强化发展保障

建设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持把部门听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积极支持区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查询系统,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以及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务信息公开。

建设效能政府。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规范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服务高效的权力运行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切实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能力。坚持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赢口碑,不断强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服务的责任意识。坚持以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治浮求实、治拖促勤为目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提高政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坚持将目标任务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形成路线图、时间表、责任状,创新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动态问责机制,在聚焦中心任务、扭住发展重点中抓落实,在敢“下深水”、破解难题中求突破,在靠实责任、细化任务中提效能。

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逗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带头执行省、市、区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制度监管,确保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努力开创巴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附:

名   词   解   释

1.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五创联动: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国家级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生态市。

3.“三违”治理:指集中治理建设领域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销售行为。

4.金土地工程:即专项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即现有农地范围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条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5.“五破五立”扁平化治理模式:即打破街道管理模式、建立服务下移新机制,打破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新机制,打破居民小组建制、建立网格服务新机制,打破信息单向流动方式、建立互动支撑新机制,打破行政主导模式、建立依法自治新机制的城市社区扁平化治理模式。

6.六打六治:即打击矿山企业无证开采、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行为,整治图纸造假、图实不符问题;打击破坏损害油气管道行为,整治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问题;打击危化品非法运输行为,整治无证经营、充装、运输,非法改装、认证,违法挂靠、外包,违规装载等问题;打击无资质施工行为,整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问题;打击客车客船非法营运行为,整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及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和长途客车夜间违规行驶等问题;打击“三合一”“多合一”场所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整治违规住人、消防设施缺失损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闭等问题。

7.打非治违: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

8.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9.“4+3”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指巴州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中央4项、省委3项的改革试验任务。“4”,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验、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验。“3”,即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抵押、担保、转让试点以及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10.土地银行:指主要经营土地存贷及与土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

11.雨露计划:指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

12.两后生: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没有考取大、中专院校,且不愿意复读的学生。

13.“1+6”扶贫开发新模式:即建强基层组织和统筹推进“巴山新居”、产业培育、乡村道路、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的扶贫开发模式。

14.五个一律:即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地方性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前置条件,除确有必要保留的外,按立法程序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法规后一律取消;审批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法规依据外,一律不得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和指定中介机构。

15.五个严禁:即严禁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增加行政许可条件和程序;严禁以备案、登记、注册、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指定、配号、换证等形式或者以非行政许可审批名义变相设定行政许可;严禁借实施行政审批变相收费或者违法设定收费项目;严禁将属于行政审批的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搞变相审批、有偿服务;严禁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名,变相恢复、上收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

16.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

17.平安三级联创:即创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居(社区)、平安小区(网格)。

18.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19.分级诊疗: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20.省“十项民生工程”:即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体育工程。

21.市“十件民生实事”:即农村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菜篮子工程、文化惠民、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生态环境整治、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宽带乡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

22.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指为加快改善城乡困难居民住房条件,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全省建设城镇住房(包含公共租赁住房、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包括新村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农村危房改造,灾后新建、扶贫移民迁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共计100万套(户)。

23.一委一居一站一中心:指党委、居委会、网格服务工作(综治)站、便民服务中心。

24.法律“七进”活动:即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寺院。

25.约法三章:指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