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州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13政府工作报告

2013-07-11 17:00

2013年7月7日

在巴中市巴州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杨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近两年来的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实施市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务实创新,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94.69亿元,较2010年增长2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62亿元,增长7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2亿元,增长36.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9亿元,同口径增长6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分别增长32.7%、3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内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和协调工作进展顺利,巴南高速正式通车。巴恩大道陇桥至燕飞村段改扩建工程、东门大桥、南杨大桥建设快速推进。完成县道破损油路改造8条96公里,建成乡道联网路18条173公里、通村水泥路1145公里。天星桥水库开工建设。南池河中段治理全面完工。完成2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16.0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森林走廊”建设3064公里,人工造林5.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2万亩,新增绿化面积4.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5%。升级改造城乡电网971公里。新建沼气池8077口。

产业支撑加快构建。启动巴中经开区巴州工业园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中兴纺织等7家企业“退城入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培育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6家。实施新建、续建和技改工业项目22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8亿元。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7.05亿元,较2010年增长58.77 %。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75个,建立示范专合组织11个,带动农户15万户以上。2012年粮食总产达30.19 万吨,肉类生产量达7.07万吨,发展优质果蔬38.9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24.94亿元,较2010年增长8 %。巴州区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巴州盘兴物流园加快建设。新建乡镇农贸市场19家、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5家,培育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8家。完成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实现旅游收入11.3亿元,巴州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启动全域巴州规划编制,修订乡镇总规15个,“巴城—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和产业聚集区”四级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陇桥、回风、津桥湖等城市新区拓展步伐加快,新增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实施回风干道、江南中轴景观线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35个。加快回风东路北路、中坝等28个片区拆迁改造,启动安置还房建设10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新市街、莲花嘴等8个城市综合体。深入开展“五创联动”,完成西城市场、七星市场改造升级,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高标准打造水宁寺等重点镇,建成“巴山新居”聚居点68个。城镇化率达56.3%,较2010年提高6.8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富有成效。完成秦巴山片区(巴州部分)扶贫开发、渠江流域综合治理等系列规划编制,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3个、整村推进项目29个。改造农村土坯房和危旧房屋2.3万户,减少贫困人口9.9万人。转化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6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5件,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巴州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完成《中心城区校点布局规划》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编制。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35万平方米,建成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10所、公办幼儿园138所。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成城市(社区)文化室12个、文化示范村27个,巴州区被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成区人民医院回风院区一期工程,建成示范卫生院2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90个,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67%。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投入资金39.54亿元,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发放创业贷款1.9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0457人。新建公租房、廉租房1124 套,改造棚户区住房4567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274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10户。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八权一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水宁寺镇三皇村等7个试点村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建立“大国资”管理模式,组建汇鑫等7个投融资公司,融资4.3亿元。加强城乡新型社区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有序流动。开放合作取得突破,2012年引进项目63个,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2个。到位资金32.57亿元,较2010年增长515 %。

统计、保密、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国防、双拥、人防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发展实效令人振奋,赶超势头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支持巴州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两年的发展实践,生动地告诉我们:加快巴州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要始终立足又好又快,紧紧围绕基础配套、产业培育、城镇建设等重点领域,抢抓发展机遇,奋力追赶跨越,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要始终突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在发展中的全局性重要地位,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性抓手,大胆解放思想,扩大区域合作,实现开放引领、创新突破。必须始终坚持改善民生、富民惠民的执政追求。要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始终坚持克难攻坚、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要始终力戒不深入、不具体、不落实,大力倡导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坚持科学实干、创新快干、齐心大干,奋力攻坚突破,推进跨越发展。

2013 — 2016年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巴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要勇于正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总量小、城乡二元结构凸显的基本区情,敢于直面历史积淀问题多、财政收支失衡、群众增收乏力、综合竞争水平低下的现实矛盾,着力破解农村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瓶颈制约,努力克服城市吸附能力偏弱、集镇建设水平低下、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等发展短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顽强的精神,推动巴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3—2016年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实施“三大战略”,坚持“三区同建”,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3—2016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全市率先实现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五个翻番”目标,力争到2016年末全区经济总量突破17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4.6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33.2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速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6.5 %,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15:50:35左右,“四化”联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加快产业和人口向城镇新区、产业园区、农村社区聚集,城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四级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4.5%以上。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按照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产居融合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域巴州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统揽,加快建设现代巴城,着力打造组团城镇,大力培育新型集镇。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完善功能与提升品质并重,加快建设回风、陇桥、津桥湖、盘兴四大城市组团,加速推进中坝、杨家坝、黄家沟三大片区拆迁,积极推动玉堂、插旗山、北龛寺、苏山坪、大连山五大城市拓展区建设。优先发展清江、曾口、化成等小城镇,打造工业、商贸、旅游、生态、文化等特色组团集镇,建成梁永、三江等18个标美集镇,培育形成区域城镇网络体系。推进以高速公路、铁路和干线公路沿线为纽带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加快建成一批新型农村社区。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升级干线、构建环线、打通节点、连接乡村”的总体思路,加快形成与“三纵三横两环”相衔接的城乡交通网络。配合抓好高速公路、铁路、绕城环线建设,大力实施全域畅通工程,升级改造干线公路,加快构建区域快速通道。积极推进村通水泥路、农村聚居点和产业园区道路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和运输难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天星桥水库建设,启动干沟河水库建设前期工作。配合抓好城市堤防及拦水堤坝建设,打造巴城亲水景观。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场镇集中供水和农村安全饮水等工作,提高保供和防灾能力。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抓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加快乡镇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提升能源通信保障能力。持续抓好化成水库保护、檬子河治理、“巴山新居”环保配套工程、“森林走廊”建设、节能减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0 %以上。

——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坚持以园区化、集群化、高新化为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巴中经开区巴州工业园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配套功能,逐步形成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力争到2016年入驻企业25家,年产值30亿元以上。按照“一区两带两基地”的布局,快速推进清江镇巾字—环岭一线盆周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白庙—大和—花溪—水宁寺沿线金银花产业带,水宁寺镇水宁—三皇—龙骨一线猕猴桃产业带,化成—梓橦庙核桃基地,化成银杏基地。继续抓好药材、果蔬、畜禽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巴州盘兴物流园建设,尽快形成以建材销售和现代物流为主导,兼有汽贸、仓储、客运等功能的产业新区。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不断繁荣农村商贸,迅速形成城乡新的商业业态。

——着力全域扶贫开发。按照“点式突破、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扩面”的总体思路,以实施“六大扶贫工程”为切入点,切实抓好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力争到2016年全区贫困人口减贫面达到75%以上。继续推行“园区+社区”模式,抓好“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土坯危旧房拆迁改造,力争到2016年完成5.7万户改造任务,加快实现贫困村向小康村、贫困户向小康户的历史跨越。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突出科技创新驱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发展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着力解决城市“超大班”和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基层公共卫生投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推进“质量兴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做大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突出抓好群众就业、安居、社保等事项,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普遍改善。

——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精减行政许可项目。加快中介评估、产权交易、融资服务等平台建设,扩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经贸合作,开展与福建南安等城市的友好交流,不断深化开放合作水平,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对接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高端项目,力争实现到位资金260亿元。深化对内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打造开放“高地”和投资“洼地”。

2013年工作重点

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75元;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9.3%。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项目支撑,确保投资高位增长

抓好项目谋划。按照“研究政策、量身定做、主动对接、快字当头”的要求,抢抓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后陆续出台的各类政策机遇,主动掌握上级政策导向、项目资讯、资金流向,谋划一批管长远、增后劲、带动性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项目。

加快项目进度。按照“程序不减、周期缩短、交叉进行、同步推进”的办法提速增效,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实施。认真开展“双百日会战”活动,积极破解项目拆迁、用地、规划、资金等瓶颈问题,大马力推动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回风北路、曾口50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工程、陇桥城市组团基础设施建设等6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11亿元以上。加快推进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力争年度投资60亿元以上。加快天星桥水库建设,完成大坝截流,开工建设枢纽坝基。完成巴恩大道陇桥至燕飞村段道路拓宽改造,基本贯通江南二环路,南杨大桥年内形成通车能力。

强化项目管理。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个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倒排工期表、一揽子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继续推行项目督查制度和绩效考核问责制度。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二、扩大经济总量,构建现代产业支撑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推进巴中经开区巴州工业园建设,年底完成1500亩土地平整和3公里主干道建设,完善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力争促成风力发电设备、新型污水处理设备等项目落地投产。抓好鑫锐齿轮等3家企业“退城入园”并实现投产。推进企业技改扩能,完成技改投资1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 7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开工建设清江镇巾字——环岭一线盆周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抓好核心区道路、基地等基础设施和科研示范区建设。新增2万亩金银花、猕猴桃产业带和核桃、银杏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以绿色果蔬、名特花卉为特色的城郊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大力发展曾口片区优质高效农业、鼎山片区特色生态农业和清江片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区)”建设,创建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小区9个。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培育壮大专合组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巴州盘兴物流园一期安置还房建设,完成园区36万平方米汽贸建材市场、主干道建设和水、电、气、通讯等管网铺设。开工建设鑫运现代物流、回风等城市综合体,积极推进名都酒店、秦巴国际养生城等项目,加快形成巴城新的商业业态。持续抓好城区农贸市场“三化一改”,建成农村商贸服务中心5个、商贸综合市场1个。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养生、健康产业。积极配合搞好新型金融产品开发,不断优化金融服务。

三、注重功能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科学编制规划。完成“全域巴州”规划编制。完善巴中经开区巴州工业园、巴州盘兴物流园区规划。完成清江镇巾字——环岭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深化化成、水宁寺等重点镇规划,完成曾口镇寿星村等3个中心村和111个“巴山新居”聚居点修建性规划。

加快城镇建设。不断拓展城市新区,加快推进盘兴、津桥湖片区开发建设,完成陇桥南岸自然生态景观带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回风北路年内全线通车。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强力推进江南中轴景观线、东门大桥等城市重点项目和拆迁安置还房建设。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加快老观桥、后河桥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建设新市街、莲花嘴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启动老城区临河景观打造,加快草坝街、供销街、民主街人行道及南池北路改造。协助做好西环线、北环线、“两馆一园”等市级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按照小城镇建设标准,抓好水宁寺和化成镇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培育、环境提升。积极打造一批商贸、旅游、文化特色场镇,建好3个中心村和40个“巴山新居”聚居点。深入开展以省级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创建为重点的“五创联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切实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加快建设美丽巴州。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市场化体制改革,推行“大国资”管理模式,完善现有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机制,构建多渠道投融资路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发展。深化“八权一股”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三资”股权量化颁证。用好用活“1+8”用地组合政策,试点集体建设用地有偿流转。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区人民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扎实开展“营改增”试点税制转换工作。

扩大开放合作。坚持“三围绕、三重点”的工作思路,科学策划招商项目,着力招大引强,注重沿链配套,努力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围绕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重点引进一批配套能力强的工业企业。围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健康养生等产业,重点引进一批物流企业、区域性产地型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型专业市场运营商和连锁商贸企业。力争引进招商项目50个,到位资金50亿元。

五、发展民生事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年内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1所、农村薄弱学校10所,新(扩)建幼儿园20所,新建农村学生食堂1.6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2000平方米。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二中等分校建设,逐步解决城镇“超大班”和“入学难”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校班子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区妇幼保健院搬迁、区精神卫生中心和急救中心建设,完成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成甲等乡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35个和标准化村卫生室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门诊统筹制度,落实大病患者医疗救助,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快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提升工程6个,创建区级特色文化镇2个、文化示范村25个。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4 %。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抓好统计、保密、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人防等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导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年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5万人以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继续做好城乡低保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提标扩面工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5%,新农合参合率达97%。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政策,加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推进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70人以上,以就业带动居民增收。抓好连片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培育、“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多渠道助农增收。加快龙舌坝一、二期公租房及北龛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502套、棚户区住房改造8000户,实施廉租房租赁补贴3100户以上。加快安置还房建设,完成土坯房改造8000户、地质灾害避让搬迁140户。

六、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夯实基层基础。加快建设一批城乡新型社区,新建农村社区1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0个,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5个,创建和谐社区1个。完善“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抓好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网格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特殊群体管理办法。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动态掌控网络舆情,强化虚拟社会管理。

维护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社区创建。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大调解工作,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包案、下访制度,落实《信访稳定问责规定》,有效化解信访积案。推进省级法治区创建,深入开展“六五” 普法。落实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

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推进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务实诚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变领导方式。实现巴州的跨越发展,关键要加快转变领导经济发展的方式。要大胆解放思想,深度对接政策,科学研判形势,及时掌控动态,善于驾驭全局,以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付出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明确发展目的,以人为本,对民负责,不忘民生,不违民意,不积民怨。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坚持重基层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持续正确的发展思路。要尊重市场主体,尊重客观规律,改进方式方法,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了不起作用甚至起副作用的事,“为”就是“不为”;减少干预不去做违背规律的事,“不为”就是“为”。

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始终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从严控制发文数量和篇幅。大兴实干之风,敢于亮剑,勇于担责,乐于奉献,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对重大决策事项实行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知情权。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把政府工作置于依法规范的轨道之上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厉行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司法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努力实现政府廉洁、干部清正,以良好的政风促行风带民风。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攻坚突破,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

名  词  解  释

1、“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城镇和乡村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

2、森林走廊:即在高速公路、铁路两侧100米宽度范围、省道两侧40米宽度范围、县道两侧30米宽度范围、乡村公路两侧10米宽度范围栽植林木,建成以乔木为主的森林通道。

3、退城入园:指为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工业集聚发展,有序引导城区工业企业退出城区,进入统一规划布局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

4、八权一股: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物权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

5、四化: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

6、三大战略:指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三区”同建:指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城乡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实现产业和人口聚集。

8、五个翻番:指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较“十一五”翻一番。

9、三纵三横两环:三纵是指成都经南部至巴中至陕西高速公路;重庆至巴中至陕西高速公路;南充至巴中至汉中快速铁路。三横是指广元至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绵阳至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绵阳至巴中至万源铁路);广元至巴中至达州铁路。两环是指巴城绕城环线和连接周边县(区)的公路环线。

10、“三网”融合: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11、一区两带两基地:一区指建设清江巾字—环岭一线盆周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带指白庙—大和—花溪—水宁寺沿线的金银花产业带、水宁寺镇水宁村—三皇村—龙骨村一线猕猴桃产业带。两基地指化成—梓橦庙核桃基地、化成银杏基地。

12、六大扶贫工程:指“巴山新居”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3、十项民生工程:指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百姓安居工程、民生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体育工程。

14、三化一改:指城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标准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和农贸市场改造为农贸超市。

15、大国资:指把经营性、非经营性等国有资产集中起来,政府采取“大授权”的方式,统一交由国资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统一由国资监管机构履行政府出资人职责,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

16、五创联动: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和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和国家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

17、“1+8”用地组合政策:“1”即一年建设用地增量安排下达计划;“8”即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的八条途径,包括农村土地整治、严格规范开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低丘缓坡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城镇低效用地二次开发、闲置建设用地处置、科学围镇海造地、戈壁荒滩和沙漠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18、五位一体:即我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探索出的“职能延伸补位,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服务体系;多方协同归位,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服务格局;关口前移占位,健全一体化的维护权益机制;防控结合守位,打造一体化的治安管理网络;教育管理到位,创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备注:因区划调整,报告中所列数据不含恩阳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