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拓宽后扶产业渠道 促进搬迁群众增收

发布日期:2023-11-07 09:20信息来源:巴州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陈宏 【字体:  

一、庭院式传统产业“稳”增收。一是增种增养。按户均补助不低于600元、补助资金不超过农户项目总投资50%的原则,单列资金723万元,支持易地搬迁农户(以下简称“搬迁户”)发展“庭院产业”,能种尽种、能养尽养、能旅尽旅,使其房前屋后瓜果飘香、鸡鸣鱼畅、作坊繁忙,1694户搬迁户共增养各类小家禽2.7万只(尾),增种果蔬720亩,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二是合作共养。鼓励搬迁户同脱贫户、一般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合作,共同修(改)建养殖圈舍13.5万平方米,部分安置区按规模核算、排班轮养,既解放搬迁户生产力,又提升其劳动技能和市场经营能力。在凤溪镇、白庙乡试点开展“飞地”养殖模式,6个安置区81户搬迁户实现互补互惠、抱团发展。三是入股代养。围绕“全市肉牛产业坐稳全省头把交椅”目标,新建“巴山肉牛”养殖基地40个,320户搬迁户与大户签订股份合作协议,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四是认地代管。在近郊安置区探索“干部认地种菜、户主日常管护”试点,将搬迁户在内的“多余”土地出租给干部,让党员干部体验田园乐趣、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

二、组团式优势产业“助”增收。一是农旅组团。立足主城区周边“四龛八山”旅游资源,将近郊52个安置区纳入旅游环线,搬迁户通过开办农家乐、提供民宿、发展采摘体验及游乐项目,实现“搬迁户”到“经营户”的转变,158户搬迁户年增收超300万元。二是茶药组团。立足3万余亩五星级中药材产业园区,带动840户搬迁户发展粮药、菜药、果药套种增收。依托全区9个规模茶叶种植加工基地,带动520户搬迁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三是工商组团。以“工业三园”为依托,特别是食品加工规上企业,带动搬迁户发展大罗黄花、森牛家泡菜和麦金地中央厨房原料种植1040亩,750户搬迁户从中受益。

三、带动式特色产业“强”增收。一是园区带动。按照“园区绕着安置区建、安置区靠着园区赚”的发展思路,在5大片区分别建成一个不低于300亩的农业现代产业示范园区,860户搬迁户通过融入产业链条增收。二是集体带动。采取“发展—带动—发展”的闭环方式,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注重发挥村集经济支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独特作用,针对搬迁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信心不够、技术缺失等具体问题,统一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特色保险、技术服务等方式予以解决,帮助3710户搬迁户解决发展难题,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实现10.26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达11个。三是协作带动。紧抓义(乌)巴(州)东西部协作机遇,在5个安置区建设“来料加工”生产基地6个,改造提升就业车间12个,直接吸纳1200余名搬迁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2.5万元以上,得到了浙川两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