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财政局“四强化”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发布日期:2023-03-20 15:52信息来源:巴州区财政局 作者:刘洵、龚玲 【字体:  

一、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加强衔接资金管理。牵头制定《巴州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资金管理职责,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提高产业扶持资金占比,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落实绩效管理要求,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制定《巴州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统筹资金项目,凡涉及统筹范围内资金、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做到应统尽统。2022年,统筹整合中央、省级涉农资金25366万元,涉及中、省财政涉农资金9项,其中: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659万元、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10万元,中、省其它涉农资金共11697万元。三是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对全区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全面进行了清产核资,对扶贫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构建起资产底数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主体责任明确、运行管理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清理核实,全区扶贫资产达362668万元。

二、强化资金筹措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持续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交通建设、农业产业、饮水安全、就业、兜底保障、退耕还林、公共服务和东西部协作等保障政策落实。

1.义务教育。筹措资金4456万元,改扩建校舍,加快推进教育园区建设,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公用经费5637元,发放特岗教师生活补助220万元、农村教师生活补贴1480万元、选派支教教师补助34万元,支持解决乡村教师待遇不高、岗位吸引力不强、优质师资不够均衡的问题。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为重点,建立覆盖全学段的教育资助体系,累计下达学生资助资金4516万元,资助学生54506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720.76万元,资助学生19688人次,其中脱贫户适龄学生资助达100%。

2.基本医疗。筹集资金26895万元,大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区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率达98%以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8020万元,支出44253万元,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70%,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定额和全额资助,代缴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已稳定脱贫人口医疗保险2638万元,惠及11.89万人;通过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已稳定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基本保障问题;继续实施医疗救助政策向低保等困难群体倾斜支付,医疗助支出2380万元,受益29958人次,最大限度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3.住房安全、交通建设。争取到位中省专项资金16300万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整合常态排查整治农村住房安全隐患,重点对已脱贫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情况进行“回头看”,让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惠及更多农村困难群众。全区农村危房改造支出5100万元,2801户完成C、D级危房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8400万元,建设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107公里、美丽农村路18公里、通组路76公里,支持农村公路管护,打通群众出行、交通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支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开展厕所革命,开展城乡综合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农业产业、饮水安全。始终将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的原则,确保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55%。省级衔接资金不低于50%且不得低于上一年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逐年稳步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2022年中央补助资金安排用于产业发展9576万元,占比56%,省级补助资金安排用于产业发展2619万元,占比52%。其中发展蔬菜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项目1900万元,新建蔬菜园区1000亩,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稳定蔬菜市场价格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巴药产业发展项目500万元,做好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升级工作,加大中药材科技研发和中药材收购体系建设力度;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建设项目1000万元,以优质水稻、玉米、小麦为粮食生产主导品种,充分利用现有生猪养殖和即将开工建设的现代化肉牛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循环,大力发展粮经套作,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科创、农旅结合的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丘陵山区现代化粮油园区模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项目等项目1800万元,在巴州工业园新建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提升我区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水利设施建设资金975万元,主要用于治理水土流失11.43平方公里;维修养护集中供水工程27处;25座水库在线监测水位、库容、雨量及水资源信息;全区山洪灾害调查评价、25个自动监测站点、20处建议监测站点预警能力巩固提升和16个乡镇、6个办事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5.就业、兜底保障。突出就业优先、创业带动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做好大龄、残疾、特困家庭群众就业援助工作。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2580万元,发放就业培训补贴资金239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355万元,发放稳岗补贴428万元。筹集资金12万元,抓好巴州区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安置就业工作,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目标范围内。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金1.7383亿元,惠及8万人;发放高龄补贴1200余万元,惠及高龄老人2万人。

6.退耕还林。落实退耕还林补贴政策,直接增加退耕农户收入,拓展退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成果和生态建设成果巩固。2022年巴州区前一轮退耕还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均已到期,前一轮退耕还林生态林4.763万亩,发放抚育补助95.26万元,全区生态公益林34.7万亩,实行常年管护,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责任,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546.62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826名,发放管护报酬413万元。商品林停伐补助523亩,0.78万元。

7.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持续加强,民生投入占年度公共财政支出稳定在72%以上,足额安排由本级财政承担的基本民生支出事项,全面落实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投入政策,致力把最普惠、最关键、最紧迫的事办好,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持续加强,人民群众福祉切实增强。安排基层组织活动及运行经费3132万元,支持全区220个村、76个社区开展基层组织活动、维持日常办公运转,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8.东西部协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区财政局严格执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帮扶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确保帮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22年,共收到义乌市对口帮扶项目资金3800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合作3280万元、劳务协作318万元、人才交流60万元、消费协作62万元、改善民生80万元。截至目前,五大领域规划实施14个协作项目,现已全面完工。商贸物流体系初步建成,产业发展带动成效明显,义乌来料加工效益初现,乡村振兴示范村建项目推进有力,创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农特产品销售持续增长,社企爱心帮扶开展有序。

三、强化工作落实

一是认真领会上级要求。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部署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意见。2022年,先后召开局党组会、局务会和职工会,专题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工作。二是认真落实责任分工。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区财政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和相关股室职责,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相关工作。三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区里总体要求,制定《巴州区财政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资金筹集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四是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乡镇、村开展实地调研,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工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察、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大额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加强资金使用全过程动态跟踪,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透明。积极落实帮扶责任,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名、驻村工作队员2名,常年开展驻村帮扶。督促干部职工每月两次以上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四、强化成效巩固

坚持把常态化监督检查作为巩固提升财政衔接资金效能的重要抓手,积极做好中央、省、市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以及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开展衔接资金监管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2022年,整改巡视巡察、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专项治理等各类问题7个,整改资金36.5578万元。创新乡村振兴领域资金、项目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加强日常监督频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提高监督检查覆盖面、延伸度。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确保绩效目标切实可行、公开透明,绩效监控跟踪到位、纠偏及时,绩效评价全面开展,结果运用逗硬落实。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和招投标制度,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及时将资金额度、资金用途、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绩效目标等进行公示公告,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